
撋
拼音
ruán
注音ㄖㄨㄢˊ
部首扌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RUGG 统一码648B
笔顺一丨一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一丨一
名称横、竖钩、提、横折、横、横、竖、竖、横折钩、横、横、横、横、竖、横
部首扌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RUGG 统一码648B
笔顺一丨一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一丨一
名称横、竖钩、提、横折、横、横、竖、竖、横折钩、横、横、横、横、竖、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撋
⒈ 揉搓:“投之糟中,熟撋而再酿之。”
⒉ 摧物。
异体字
- 捼
English
to rub between the hands
最读网撋字讲解
“埽”字的语文讲解
“埽”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代水利工程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读音是sào,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本义与“扫”相近,但在这个上下文中,它特指用树枝、芦苇、石头等捆扎而成的挡水护堤的草包。
在古代,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为了防止洪水侵袭,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一种用树枝、芦苇等扎成的挡水护堤的草包,这就是“埽”。当洪水来临时,人们会将这些“埽”放置在河岸边或水中,以阻挡洪水的蔓延,保护岸边和农田的安全。
“埽”字的构造也很有特点。它的左半部分是“氵”,表示与水有关;右半部分是“扫”,表示动作。合起来,“埽”就形象地表达了用扫帚(或其他工具)扫水的意思,但实际上它是用树枝、芦苇等捆扎而成的挡水护堤的草包。
除了用于防洪,古代还用“埽”来比喻某种事物或行为。比如,“埽工”指的是负责修筑堤坝、治理河患的工匠;“埽滩”则是指河流两岸被洪水冲刷后形成的平坦沙地。
此外,“埽”字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出现。比如,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就有“楚子思归,子产曰:‘何如?’对曰:‘晋卿不如楚,楚卿不如郑。楚有直臣,其行货足以观人,其勇力足以绝人,其智谋足以制人,兼此三者,欲为天子,吾子不知能否?’对曰:‘虽楚之贤,莫能及也。’”这里的“埽”可以引申为一种实用工具或策略。
总之,“埽”这个字虽然生僻,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埽”的读音、构造、本义以及在古代的应用场景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撋的意思、基本解释,撋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撋【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而緣切《集韻》《韻會》《正韻》而宣切,軟平聲。摧物也。《阮孝緒·字略》煩撋猶捼挱。《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進而握之註》謂親手煩撋之。或作擩。亦作㨎。
又作捼。
又《集韻》濡純切,音犉。拭也。
又儒垂切,音痿。擩也。
又奴禾切,穤平聲。
又儒誰切,音蕤。同捼。詳捼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