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逡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逡
⒈ 退让,退却:逡巡。
异体字
- 遁
- 夋
造字法
形声:外形内声
English
retreat, withdraw, fall back
最读网逡字讲解
逡巡
“逡巡”是一个汉字,读音为qūn xún。它主要有两个含义:
1. 想前进又不敢前进:这个意义源自于它的古义。在《说文解字》中,“逡”就有“退”的意思,而“巡”有“徘徊”的含义。因此,“逡巡”联合起来,就形容一个人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想要前进却又不敢轻易迈出步伐的状态。
例如,在古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魏征)逡巡再三,忠言屡进。”这里的“逡巡”,就是形容魏征多次进谏,但又不舍离去,内心犹豫不决的状态。
2. 游移不定:除了上述的古义之外,“逡巡”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心神不定、四处游移的态度。这种用法与古义中的“徘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例如,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说:“他在这个问题上逡巡不决,无法做出选择。”
此外,“逡巡”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状语,用于描述人的动作或状态,含有贬义色彩,多用于书面语。
总的来说,“逡巡”这个字通过其古义和引申义,生动地描绘了人在面对选择或困境时的犹豫、徘徊和游移不定的情感状态。这种情感状态往往与人的内心挣扎、矛盾心理以及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紧密相关。
在语文学习中,理解并掌握“逡巡”这个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面对选择和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和坚定,不要过于犹豫和徘徊,要勇敢地做出决策。

※ 逡的意思、基本解释,逡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逡
〈动〉
(1) (形声。从辵(
) 。本义:徘徊的样子)(2) 复,往来 [come and go;loiter about]
逡,复也。——《说文》。徐灏注笺:“复训往来。往来即逡巡意。”
(3) 退让[yield]
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逡。——《汉书·公孙宏传》
(4) 退却,打仗时军队向后撤 [retreat]
逡巢逗穴,命淮、汝戈船,遏其还径。——《宋书》
康熙字典
逡【酉集下】【辵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倫切,音踆。《說文》復也。《玉篇》退也,郤也。《集韻》逡巡,行不進也。《前漢·公孫弘傳》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羣臣逡。《註》言有次第也。《楚辭·九章》遷逡次而勿驅兮。
又月運之名。《揚子·方言》日運爲躔,月運爲逡。
又《小爾雅》體慚曰逡。
又與㕙通,兔名。《戰國策》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
又《集韻》須閏切,音竣。逡遒,縣名。
又與駿通。《禮·大傳》執籩豆,逡奔走。《書·武成》作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逡【卷二】【辵部】
復也。从辵夋聲。七倫切
说文解字注
(逡)復也。彳部曰。復、往來也。方言。躔逡循也。日運爲躔。月運爲逡。从辵。夋聲。七倫切。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