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摭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摭
⒈ 拾取,摘取:摭拾。采摭。
异体字
- 拓
- 摕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pick up, gather
最读网摭字讲解
《说“摭”》
在浩如烟海的汉字家族中,“摭”是一个独特而富有内涵的字。
一、字形结构
“摭”为左右结构的汉字,左边是提手旁“扌”,这一偏旁往往与手的动作相关,表示这个字所表达的意义可能涉及到用手进行的操作或者动作性的行为。右边部分是“庶”字,“庶”字本身有众多的含义,如众多、平民百姓等意,这为“摭”字意义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字义解读
1. 本义——采摘
“摭”的本义是采摘。在古代,人们用手在树木或者植物上摘取果实、花朵或者其他可用的部分,这一动作便是“摭”。例如在一些古老的文献记载中,描述人们在田野间采摘果实以充饥或者采集香草用于祭祀等活动时,就可能用到这个字。此时的“摭”,生动地描绘了人类用手从自然之物上获取所需物品的画面。
2. 引申义——采取、采纳
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使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摭”字的意义从单纯的采摘动作引申为采取、采纳。比如在思想文化领域,当古人从众多的学说、观点中选择符合自己理念的部分时,就可以说“摭诸家之长”。这里的“摭”就不再是简单的用手摘取实物的动作,而是抽象地表示从各种事物中选取有用的元素。这种引申义体现了人类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
3. 另一引申义——拾取
“摭”还有拾取的意思。与采摘类似,拾取也是一种获取的动作,只不过对象更多的是掉落在地上的东西。如“摭遗穗”,描述的是捡起遗落的麦穗,这一意义既保留了动作性,又进一步丰富了“摭”字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法。
三、在语言中的应用
1. 在古文中
在古代汉语中,“摭”字频繁出现于各类典籍之中。例如在史书中,可能会有这样的表述:“史官摭其轶事以传后世。”这里的“摭”准确地传达了史官从众多的事件素材中选取那些有趣、有意义或者能够反映人物特征的事迹来记载的意思。它体现了史官在撰写历史过程中的筛选和记录工作。
2. 在现代汉语中的遗存
虽然现代社会中直接使用“摭”字的频率相对较低,但在一些书面语或者文学性较强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比如在一些学术著作中,当作者阐述自己从多种理论中借鉴部分观点时,可能会用到“摭取”这样的表述,以显示用词的准确性和书面性。
总之,“摭”字以其独特的字形结构和丰富的语义内涵,在汉字的发展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是古人记录生活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也在现代汉语中保留着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语义价值。

※ 摭的意思、基本解释,摭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摭
拓
〈动〉
(1) (形声。从手,庶声。字又作“拓”,从手,石声。本义:有选择的拾取)
(2) 同本义 [pick up]
拓,拾也。陈、 宋语。——《说文》
摭,取也。——《方言一》
有顺而摭也。——《礼记·礼器》
乃摭于鱼腊俎。——《仪礼·有司彻》
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论衡·逢遇》
摭紫贝,搏耆龟。——张衡《西京赋》
(3) 选取,摘取 [select;choose;pluck;pick]
摭我华而不食我实。——《法言·问明》
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汉书·扬雄传》
(4) 又如:摭华(采摘其文章辞藻);摭裂(采摘细碎);摭实(摘取事实;据实)
(5) 挑剔;指摘 [censure]。如:摭赖(挑剔诬赖);摭罗(挑剔、罗织)
(6) 搜集 [collect]
摭其阴事以奏之,太祖遂疑之。——《旧五代史》
(7) 又如:摭采(搜集采用)
康熙字典
摭【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石切。拓字重文。《說文》拓或从庶。《揚子·方言》取也,
宋之閒曰摭。《禮·禮器》有順而摭也。《疏》猶拾取也。《儀禮·有司徹》乃摭于魚腊俎。《註》今文摭爲揲。《前漢·司馬遷傳贊》至於采經摭傳,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疏略。
又施隻切,音釋。亦與拓同。見拓字註。
又職略切,音灼。義同。本作摭。摭字原从作。
,庶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