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执字的解释
执

拼音 zhí 注音ㄓˊ 繁体
部首扌部 总笔画6画 结构左右
五笔RVYY 五行 统一码6267
笔顺一丨一ノフ丶
名称横、竖钩、提、撇、横折弯钩/横斜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执(執)zhí(ㄓˊ)

⒈  拿着:执刃。执鞭。执笔。

⒉  掌握:执政。执教(jiào )。

⒊  捕捉,逮捕:战败被执。

⒋  坚持:固执。执意。

⒌  实行:执行。

⒍  凭单:回执。

⒎  朋友:执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简称“执”)。

⒏  姓。

异体字

  • ?
  • ?
  • ?
  • ?
  • ?

汉英互译

capture、carry out、catch、grasp、hold、persist

造字法

会意:从幸、从丸

English

hold in hand; keep; carry out

最读网执字讲解

《说“执”》 “执”是一个在汉语中具有丰富内涵和多种用法的字。 一、字形演变与本义 从字形上看,“执”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执”,左边是一个刑具(像手铐之类的东西),右边是一只手,表示手持刑具,意味着拘捕、捉拿罪犯等意思。这便是“执”的本义,如“执而诛之”(捉拿起来杀掉他)。 二、基本义项 1. 拿着,掌握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个意义。例如“执笔”,就是拿着笔,这是最直接的动作描述。“执权”则表示掌握权力,在政治或社会事务管理方面,表达对权力的把控。 2. 执行,施行 - 当我们说“执法”时,就是依照法律规定去做,执行法律赋予的职能。“执事”在古代有办事的意思,也是在执行各项事务,如“我在公司执事多年”。这里的“执”体现了一种积极行动,将计划、规定等付诸实践的过程。 3. 坚持,执着 - 这一义项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精神状态。“执迷不悟”中的“执”,就是坚持错误而不觉悟。“执着”这个词现在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种信念、目标或者事物的坚定追求,比如科学家对真理的执着探索,艺术家对艺术境界的执着追求。 三、在词语中的用法与意义拓展 1. 动词性词语 - 在“执意”一词中,“执”强化了主观上坚决的态度,表示坚持自己的意见,如“他执意要去远方旅行,谁也劝不住”。这种用法强调个人意志的坚定性。 - “执守”则表示坚守、守护,如“执守阵地”,这里既有手持武器守卫的意思,又包含了一种坚定的信念,不轻易放弃阵地的决心。 2. 形容词性用法(较少见但也存在) - 像“执性”,是指坚持自己的性情或个性,在古文中偶尔可见,如“其人执性刚直,不畏权贵”。 四、文化内涵中的“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执”也有着深刻的寓意。儒家倡导人们“执中”,即秉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地处理事务。这体现了一种平衡与和谐的智慧,避免过度或极端的行为。而在佛教文化中,“执念”有时被视为一种烦恼的根源,但如果从积极的角度看,对善念和正道的“执”,也是一种修行的动力。 总之,“执”这个字以其简洁的字形承载着丰富的语义内涵,在汉语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演变和拓展,反映了人类社会在动作行为、思想精神等多方面的发展轨迹。

执


※ 执的意思、基本解释,执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í

〈动〉

(1)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2) 同本义 [arrest]

执,捕罪人也。——《说文》

而妻妾执。——《礼记·檀弓》。注:“拘也。”

使执连尹。——《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

遂袭虞,灭之,执 虞公。——《左传·僖公五年》

被执至南门。——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执命(讨命;索命);执讯(捉命并加以审问);执囚(拘捕囚禁);执问(拘留讯问);执狱(治狱;审判案件)

(4) 拿;持 [hold]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

执君之乘车。——《礼记·少仪》。注:“执辔也。”

执竞武王。——《诗·周颂·执竞》。笺:“执,持也。”

执束帛。——《礼记·曾子问》

献琛执贽。——《文选·张衡·东京赋》

执干戚舞。——《韩非子·五蠹》

执叶伺蝉。——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居左者手执蒲葵扇。——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

东坡右手执卷端。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执圭端拱(双手拿圭拱捧于胸前);执鞭弭(为人驾驭车马,充当保镖);执锐(手持兵器);执桴(拿起鼓槌);执拂(手执拂尘);执玉(手捧玉器);执杖(手持丧棒);执圭(以手持圭)

(7) 操持;执行 [go in for;carry out]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汉书·叔孙通传》

(8) 又如:执作(操作;劳作);执役(服役人员;工作人员);执料(操持,照料);执威(施行刑罚);执务(操持,担任);执职(从事某专职;服役)

(9) 主持;掌管 [take charge of]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执狱牢者无病。——《淮南子·说山训》

(10) 又如:执专阃外(执掌镇守国家边关的权力);执正(主持公道);执炊(掌管炊事,做饭);执把(把持;掌管;拿着);执事人(主管具体事务的人)

(11) 掌握;控制 [control]

公子执辔愈恭。(执辔:握着驭马的缰绳。)——《史记·魏公子列传》

(12) 又如:执服(慑服,因畏惧而服从);执持(握持,控制,掌握);执权(掌握权柄)

(13) 固执;坚持 [stick to]

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荀子·儒效》

(14) 又如:执迷不化(固执己见,不知变通);执泥一见(固执一义,不知通权变达);执告(执意求告);执违(执意违抗);各执己见;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掌握根本之道)

(15) 取得 [achieve;acquire;gain;get]

是皆不足以执信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16) 判断 [ascertain;judge;decide]

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也。——《礼记·乐记》

(17) 又如:执狱(审判案子)

(18) 堵塞 [block]

子玉使 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19) 结下,结成 [incur;forge;become]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国语·越语上》

(20) 又如:执怨(结怨,抱急);执仇(结仇)

(21) 对待 [treat with]

貌执之士者百有余人。——《荀子》

词性变化

zhí

〈名〉

(1) 至交,好友 [the best friend;the most intimate friend]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杜甫《赠卫八处士》

(2) 凭单 [receipt]。如:执凭文帖(有官府印信的公文);执结(具结证明);执证(凭证);回执;收执

(3) 姓

zhí

〈介〉

相当于“用”、“凭” [with]

执古可以御今,证今可以知古。——《云笈七签》

康熙字典

執【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之入切《正韻》質入切,?音汁。守也,持也。《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處也。《禮·樂記》師乙曰:請誦其所聞,吾子自執焉。

塞也。《左傳·僖二十八年》子玉使伯棼請戰曰:非敢必有功也,願以聞執讒慝之口。

父之友曰執友。《禮·曲禮》見父之執,不問不敢對。《後漢·馬援傳》援爲梁松父執,松貴拜援牀下,援不之答。

捕也。《禮·檀弓》肆諸市朝,而妻妾執。《孟子》執之而已。

姓。

執失代,三字姓。

與慹同。《前漢·朱博傳》豪强執服。《註》謂畏威懾服也。本作?,省作執。亦作瓡。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執【卷十】【幸部】

捕罪人也。从丮从幸,幸亦聲。之入切

说文解字注

(執)捕辠人也。辠各本作罪。今依廣韵。手部曰。捕者、取也。引申之爲凡持守之偁。从丮㚔。會意。㚔亦聲。之入切。七部。今隷作執。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