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鶌
拼音
qū
注音ㄑㄨ
部首鳥部 总笔画19画 结构左右
五笔NBMO 统一码9D8C
笔顺フ一ノフ丨丨フ丨ノ丨フ一一一フ丶丶丶丶
名称横折、横、撇、竖折/竖弯、竖、竖、竖折/竖弯、竖、撇、竖、横折、横、横、横、横折钩、点、点、点、点
部首鳥部 总笔画19画 结构左右
五笔NBMO 统一码9D8C
笔顺フ一ノフ丨丨フ丨ノ丨フ一一一フ丶丶丶丶
名称横折、横、撇、竖折/竖弯、竖、竖、竖折/竖弯、竖、撇、竖、横折、横、横、横、横折钩、点、点、点、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鶌
⒈ 〔鶌鸠(
)〕一种小鸠。统一码
鶌字UNICODE编码U+9D8C,10进制: 40332,UTF-32: 00009D8C,UTF-8: E9 B6 8C。
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鶌字讲解
“蝾螈”这个字的语文讲解
在汉字的博大精深之中,“蝾螈”这个字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动的意象,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它不仅是一个生僻字,更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和文化内涵。
一、字形解析
“蝾螈”二字由“虫”部与“螈”部组成。“虫”作为偏旁,通常与动物相关;而“螈”则明确指向了这类动物中的一种——蝾螈。字形上,“蝾螈”两字均取自其古文字形,保留了原始形态的生动与形象。
二、词义解释
1. 蝾螈(yóng xuán):这是一种两栖动物,属于有尾目蝾螈科。它们的身体呈圆形或长圆形,通常有乌黑或深棕色的斑点,四肢短小,行动缓慢。蝾螈在水中生活,以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文化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蝾螈常被视为神秘而灵动的生物。《山海经》等古代典籍中就有对其记载,描述其形态怪异、神通广大。此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蝾螈也常被用作象征生命活力、纯洁无瑕的意象。
三、语境运用
在现代汉语中,“蝾螈”这个字并不常见,但在生物学、生态学、文学等领域仍有其用武之地。例如,在描述一个神秘而罕见的生物时,可以说“这种蝾螈体型小巧,全身布满黑色斑点,仿佛是从古老传说中走出来的精灵。”在文学作品中,蝾螈的形象也可以作为表达自然之美的元素之一。
四、学习建议
对于学习者来说,“蝾螈”这个字虽然生僻,但只要掌握了字形的基本构造和词义的基本解释,就能较好地理解和运用。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蝾螈的生物学特性和文化内涵,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字的独特魅力。
总之,“蝾螈”这个字虽然不常见,但它所蕴含的知识和意义却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物意象和生态观念。

※ 鶌的意思、基本解释,鶌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鶌【亥集中】【鳥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九勿切,音
。《說文》鶌鳩也。《爾雅·釋鳥》鶌鳩,鶻鵃。《郭註》似山鵲而小。
又《集韻》曲勿切,音。《山海經》馬成山有鳥,狀如烏,首白,身靑,足黃,名鶌鶋,食之不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鶌【卷四】【鳥部】
鶌鳩也。从鳥屈聲。九勿切
说文解字注
(鶌)鶌鳩、鶻鵃也。鶻鵃二字依爾雅補。釋鳥曰。鶌鳩、鶻鵃。小雅。宛彼鳴鳩。毛曰。鳴鳩、鶻鵰也。衞風。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毛曰。鳩、鶻鳩也。食桑葚過則醉而傷其性。鶻鳩食桑葚。毛葢目驗而知。鵰與鵃音同。郭云。今江東亦呼爲鶻鵃。似山鵲而小。短尾。青黑色。多聲。卽是此也。舊說及廣雅皆云班鳩。非也。按此郭注見左正義。今本不完。左傳。鶻鳩氏司事也。鶻鳩春來冬去而多聲。故詩小宛謂之鳴鳩。若陳風、魯頌之鴞。毛皆謂惡聲之鳥。則必鉤雒之類。而非司事之鳥矣。从鳥。屈聲。九勿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