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肍字的解释
肍

拼音 qiú 注音ㄑ一ㄡˊ
部首月部 总笔画6画 结构左右
五笔EVN 统一码808D
笔顺ノフ一一ノフ
名称撇、横折钩、横、横、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qiú(ㄑ一ㄡˊ)

⒈  熟肉酱;一说干肉酱。

统一码

肍字UNICODE编码U+808D,10进制: 32909,UTF-32: 0000808D,UTF-8: E8 82 8D。

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肍字讲解

“肜”字的语文讲解 “肜”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用法。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意义和用法。 一、字义解析 “肜”字的基本含义是“赤色”。在古代汉语中,“赤”常用来形容红色,如“朱门”、“赤壁”等。而“肜”作为“赤”的异体字,同样保留了这一含义。 二、词性分析 “肜”可以作为名词、形容词或副词使用。 1. 名词:表示红色,如“肜服”(红色的衣服)。 2. 形容词:可以用来形容颜色红,如“肜然”(红色的样子)。 3. 副词:有时也可以表示程度,如“肜然一笑”(露出欣喜的笑容)。 三、用法示例 1. 作为名词: - 《诗经·小雅·大东》中有“履帝武敏于行止,公孙硕肤若殷人,其肌肉若一肜之肉。”这里的“肜”指代红色,形容肌肉丰满。 2. 作为形容词: - 晋代潘岳的《西征赋》中提到“襟带肜而长毂,屯戎马于北宫”,其中“肜”形容颜色红润。 3. 作为副词: - 在唐代韩愈的《进学解》中,有“洋洋乎发育万物,而况筻与粗粮有肜乎?”这里的“肜”表示程度,意为“很、非常”。 四、文化内涵 “肜”字不仅体现了古代汉语对颜色的细致描述,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一直被视为吉祥、喜庆的颜色,与五行中的火、南方、夏季等相应。因此,“肜”字也常出现在与这些象征意义相关的文学作品中。 此外,“肜”字还与古代的礼仪制度有关。在古代,人们常以服饰的颜色来区分身份地位,红色作为尊贵和重要的颜色之一,常被用于祭祀、庆典等场合。因此,“肜”字也承载着古代人们对红色和礼仪制度的认知和传承。 总之,“肜”字虽然生僻,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语文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品味。

肍


※ 肍的意思、基本解释,肍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肍【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巨鳩切《集韻》渠尤切,?音求。《說文》孰肉醬也。《廣韻》乾肉醬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肍【卷四】【肉部】

孰肉醬也。从肉九聲,讀若舊。巨鳩切

说文解字注

(肍)孰肉醬也。用孰肉爲醬。孰廣韵作乾。疑乾是。下文云生肉醬者、鮮肉醬也。从肉。九聲。讀若舊。巨鳩切。三部。

交流分享

  • 肍的词语
  • 肍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