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邛字的解释
邛

拼音 qióng 注音ㄑㄩㄥˊ
部首阝部 总笔画5画 结构左右
五笔ABH 五行 统一码909B
笔顺一丨一フ丨
名称横、竖、提、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qióng(ㄑㄩㄥˊ)

⒈  〔邛崃〕a.地名,在中国四川省;b.山名,在中国四川省。

⒉  〔邛都()〕古地名,在今中国四川省西昌市,亦作“筇竹”。

⒊  病,劳:“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阝、工声

English

in distress; a mound

最读网邛字讲解

“邛”字的语文解释 “邛”是一个汉字,它有着独特的形声义结构。在现代汉语中,“邛”并不常用,但在古文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含义和用法。 首先,从字形上来看,“邛”由“阝”(右耳旁)和“工”字组成。其中,“阝”通常被称为“右耳旁”,是汉字中的一个偏旁部首,常用于表示与地域、地名或某些事物相关的意义。“工”则是一个独立的汉字,在这里作为声符,表示该字的读音。 其次,我们来分析“邛”字的含义。在古文中,“邛”主要表示的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地名,即“邛崃”。邛崃市位于成都市西部,是四川省的一个县级市。此外,“邛”还可以用来指代其他与四川盆地相关的地名,如“邛崃山”。 在语法上,“邛”字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示地名。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形容词的一部分,构成复合词,如“邛崃山”中的“邛崃”,用来形容山的名称。 此外,“邛”字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用地名来表达对某个地方的情感和记忆。比如,“邛”字就承载着人们对四川盆地这片美丽土地的眷恋和向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邛”字在古代文献中也有出现,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邛崃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阅读这些古代文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邛”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邛”字是一个形声字,由右耳旁“阝”和声符“工”组成。在古文中,“邛”主要表示地名,特别是四川省的邛崃市。同时,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希望这篇讲解能够为您更好地理解“邛”字提供有益的帮助。

邛


※ 邛的意思、基本解释,邛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Qióng

〈名〉

(1) 故地名。邛城 [Qiong city]

邛,邛地在济阴县。从邑,工声。按汉书外戚侯表,邛城属济阴,此地字盖城字之误。…在今山东东昌府。——《说文通训定声》

(2) 中国古州名 [Qiong prefecture]。汉置临邛县,南朝梁改置邛州。唐初治所在今邛崃东南的依政,显庆中移治临邛(今邛崃)。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

(3) 山名。即邛崃山 [Qionglai mountain]。在四川省荥经县西

匪其止共,维王之邛。——《诗·小雅·巧言》

康熙字典

邛【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渠容切,音蛩。《說文》地名。在濟隂縣。

縣名。《玉篇》蜀郡有臨邛縣。《史記·司馬相如傳》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

水名。《韻會》邛水出嚴道邛崍山,入靑衣江。

丘名。《詩·?風》邛有旨苕。《註》邛,丘也。

《廣韻》勞也,病也。《詩·小雅》匪其止共,維王之邛。《註》讒人不能共職,徒爲王病也。《又》我視謀猶,亦孔之邛。《註》惑於邪謀,不能斷以從善,故致亂也。

姓。《列仙傳》周有邛疏。《韻會》从邑从工。俗作卬,非。卬卽俯仰之仰。

卩與阝別。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邛【卷六】【邑部】

邛地。在濟陰縣。从邑工聲。渠容切

说文解字注

(邛)邛成、逗。成各本作地。今正。濟陰縣。各本衍在字。今刪。今本地理志曰。山陽郡郜成、矦國。宋氏祁云。郜當作邛。外戚矦表。邛成屬濟陰。與山陽相距不遠。玉裁按。宋說是也。玉篇邛字下曰。山陽邛成縣。此邛成之確證。希馮葢以前志正說文。而不知說文與表合。前漢時容有改屬。故志表不符耳。志云矦國、卽表之邛成共矦王奉先也。邛成之誤郜成者、以莽曰告成之故也。郡國志成武有郜城。與此無涉。○又按水經注泗水篇曰。黃溝又東逕邛城縣故城南。地理志山陽縣也。王莽更名之曰郜城矣。故世有南郜北郜之論也。此可證漢志本作邛。水經注版本譌作卬。戴先生校注文乃依漢志誤本。改卬城爲郜成。改郜城爲告成。非是。郜城本在成武縣東南。自莽改邛城曰郜城。於是謂在成武者北郜。此曰南郜。今本漢志作莽曰告成。亦誤也。地理中成城二字多淆。猝難審定。从邑。工聲。渠容切。九部。

交流分享